春钓黑鲷八大要则

欢迎访问铜陵钓鱼网,本站提供钓鱼技巧文章,钓鱼视频和最新钓鱼用具介绍.网址 http://www.tltvu.net.cn

春钓黑鲷八大要则,在施钓过程中,目标鱼与钓饵发生的互动关系(触、嗅、啣、呑、搏),不论最终你能否将它收入你的鱼护,总之你是“亲近”目标鱼了。明了这种现象或状态,对于施钓者正确判断已经采取的施钓策略是否附合即时环境是十分重要的!“亲近”目标鱼是“钓获”目标鱼的前提。许多钓者老是上演“跑鱼”的一幕,就与没有对这种亲近现象深加思考(以指导施钓策略调整)有关。
  每次出钓是否能够亲近目标鱼,直接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三:选择的钓场和钓点是否正确、棚深定得是否合适、诱饵使用是否合理。如果能够“亲近”目标鱼,说明钓者至少在上述三个方面的策略是有效的。剩下的就是如何调整钓组、钓饵和操竿了。
  下面讨论所谓“春钓黑鲷要则”,是为了让我们有更多“亲近”黑鲷的机会。
  1、要选择海岸矶钓
  进入产卵期的黑鲷,春季水温升至15℃时开始游至近岸,选择合适的海区交尾产卵(适宜产卵水温为14.5-24℃)。最适宜它们繁殖的场所,是水生植物繁茂、水深在3~10米之间、2~4米等深线水温约15-18℃、开敞式海湾、有海流但流速不大、少有噪音、水质清澈的礁岩底质(或间沙间泥)海区。这些条件中同时具备的项目越多,就越符合黑鲷繁殖活动要求。而沿岸礁岩海区这些条件同时具备者较多,是春季黑鲷理想的繁殖活动区。因此,春天钓黑鲷,从亲近的概率考虑,以选择海岸矶钓为好。
  从繁殖期黑鲷习性的角度看,只有春季的岸边部分水域,才真正适宜黑鲷完成生殖活动。
  我们知道,影响海中鱼类活动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较关键的因素,一是水温,二是融解氧含量(一种观点认为关键因素仅水温一项,下文有所评述)。通常情况下,水温与融解氧含量是呈反比例关系的,年度变化双曲线具有对称性特征。在具体海区,水温年度变化一般保持着某种规律性,而融解氧含量会接受来自季节性气温变化和季节风力分布的影响,其年度变化理论曲线(与水温变化曲线反比对应)会出现变形。因此,若想得知实际水体含氧量的年度变化状态,需要做修正处理。而黑鲷是广温性鱼类,在水温4.3℃~34.0℃的范围内都能存活,但是产卵水温却在14.5℃~24℃之间。以反推法推导:既然现实情况是当蓬莱沿岸水温达到15℃时(5月初前后)黑鲷开始大量钓获,那么,在蓬莱沿岸海区双曲线图中,可以取15℃为基准线,这条线就是均衡“双高”线。它的含意是:当水温升至15℃时,水体含氧量达到适宜黑鲷交尾、产卵的临界值,水温和含氧量都处于适宜于生殖期黑鲷的相对高点,成熟黑鲷开始进入春季繁殖的活跃时期。此后,随着水温升高,融解氧含量下降,当水温到达18℃以上时,不再适宜黑鲷生殖活动。大约在6月中旬前后(水温至19℃)黑鲷生殖活动基本完成,近岸少见它们的踪迹。
  上述情况,只有沿岸海域才具备。在远离海岸的水域,由于海流汹涌,日光对水体温度的影响极不稳定,水温一般大大低于岸边水体,春季底层水温难以达到黑鲷适宜生殖活动的15℃以上。所以,春钓黑鲷要选择岸边矶钓。
  至于为什么要同时关注水温与融解氧含量,上面的论述已经证明,当一年中水温和融解氧两者达到某种均衡状态时,才适宜黑鲷繁殖活动。除此以外,鱼的各种活动、鱼体新陈代谢都同时受制于耗氧量与温度,而不是单纯受制于其中的一项。有一种观点认为:与淡水比较,海水含氧量充足,因此海中鱼类活动主要受制于水温。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海中鱼类已经习惯于它的环境,环境因子有了轻微变化就会感知,就其感应强度而言,淡水鱼与海水鱼是一样的。正如一个长期生活在海滨(空气含氧量高)的人,与一个长期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空气含氧量低)的人,他们对低气压状态的感觉不会有太大差异。
  从理论上说,外礁也可能具备某些黑鲷繁殖条件,但外海海流速度较快、水温偏低、饵料缺乏,这会制约黑鲷繁殖活动。即使部分外礁区域有黑鲷活动,密度也可能不及岸边礁岩海区。另外,深场泥沙底质近海或远海扇贝养殖区也不适合春季黑鲷繁殖,若用船钓,可能在4月末至5月中旬黑鲷繁殖活动集中的时段,与黑鲷亲近的机会不多。因为没有试过,是纸上谈兵,钓友们不妨去尝试验证。
  2、要选择有支持腹地的钓场
  这是一则春钓黑鲷的铁律——假如你想有更多的机会亲近黑鲷。
  所谓春钓黑鲷钓场的支持腹地,是指钓场近旁与陆岸相连的、具一定内湾性(海流速度较缓)、水下地形复杂、牡砺和水生植物存量丰富、由浅及深且深处可达–10米以上、水质清沏、昼夜都较安静的大面积礁岩底质海区。这种海区是春季黑鲷繁殖活动的理想环境,每年春天当近岸湾内海水-4米左右水温升至15℃时,成熟黑鲷会成群地进入这种海区,夜间游到近岸浅处(-2米左右)交配、产卵和觅食,白天游回深处栖息。这种海区春季黑鲷密度大,在它的附近选择联系度较高的钓场,是春钓黑鲷钓场选择的一个基本原则,它能确保与黑鲷亲近的机会大大提高。
  选定有支持腹地的钓场之后,还要选择一个理想钓点。钓点选择与钓场选择同样重要。选钓场就好象一只脚刚迈进门里,而选钓点是将另一只脚跟进,当两只脚都迈进门里时,才算真正进了门。
  选择钓点要尽量同时满足两个要求,第一是黑鲷感觉自然的环境,第二是有利于钓者操作。如果两者不可兼得,则第二要求应服从于第一要求(黑鲷感觉自然)。根据春季黑鲷夜间游至浅处活动的习性,原则上应该选择近前有较陡坡面的钓点。如果有坡面、远处水深足够,一方面可以满足春季黑鲷在深浅之间洄游的习性需要,另一方面方便矶钓操作。至于为什么白天钓点要求相对较远处的水深、夜间钓点要求相对较近的水深,则完全是为了在不同视觉条件下消除黑鲷吞饵的戒心。
  在自然状态下,理想的春钓黑鲷钓场及钓点极其少见。但是随着近年来对海岸的开发,许多海港防波堤、码头或伸入海中的其它建筑都具有了春鲷钓场特征。堤坝消波桩呈一个倾斜角度从海底堆积直到水面,坝根水深可达10余米,坝体潮间带中部以下生长着大量水生植物,日间光合作用使水体含氧量增高,加之水面受阳光照射而升温,形成一种水温和融解氧均衡“双高”的春季沿岸水体特征,春季黑鲷交尾、产卵、觅食需要的正是这种场所。因此,选择大片礁岩区近旁的堤坝消波桩作为钓场,一般都会有不错的收获。
  3、要选择水流平缓的钓点
  春钓黑鲷避开激流海区,这是与秋钓黑鲷钓点选择最大的不同之处。
  黑鲷是有鳞鱼类。有鳞的鱼有一个共同特点:斗水。由于体面鳞片分布的方向性,它们逆流时更容易掌握身体平衡和游动方向,因此,它们游动时总喜欢逆流而进,这种习惯是从幼年期就开始逐渐养成的。在黑鲷育肥期的秋季,选择主、副流交界处主流一侧为钓点,往往有更多的与黑鲷亲近的机会,钓获的黑鲷个体也较大。但是在春季,成熟黑鲷生殖期,冬季的深海栖息已经消耗了它们体内太多的营养,生殖活动又消耗了它们大量体力,春季近海又缺乏足够的食物,它们没有足够的体力适应激流;更重要的是,它们需要寻找有利于鱼卵孵化和幼鱼觅食、成活的场所完成生殖活动,为它们的后代找到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而这样的环境,只有在水流相对较缓的水域才是合适的。
  当然,并非整个春季生殖期的黑鲷都集中于缓流之中。在5月初,有约两周左右的时间,激流中也可钓获黑鲷,只是不如在海流平缓的开敞式海湾钓场鱼讯持久罢了。
  4、施钓时要保持安静
  黑鲷生性谨慎胆小,除老秋饵料紧缺时新长成的成群黑鲷索饵洄游期间会争抢食物外,其它时间进食一般比较谨慎。安静是让它们感觉安全的必须因素之一。不仅要选择平时较安静的钓场,而且在施钓时也要尽量保持安静,这可以减少黑鲷就饵时的戒心,提高钓者与黑鲷亲近的机会,提高上钩率。
  春季成熟黑鲷一般不成群,活动时或者一条,或者两条,因为没有竞食者在侧,摄食比较从容,表现为比较典型的谨慎性,往往在观察、尾拍、触嗅之后,衔在嘴上尝试,感觉异样就会吐出。在影响黑鲷进食时戒心的诸多方面——如环境有无光影移动、钩尖是否外露、钩线是否明显、钓组重量是否让它有异物感等。就黑鲷而言,影响环境安全感的主要有二:1、是否安静,2、是否能够看到钓者身影。一旦钓者说话或动作发出的声响让黑鲷警觉,黑鲷进食会趋于谨慎,即便其它影响它戒心的因素都处理得很好,它也会远远走开;即使不走开,也不会放胆进食,想让它上钩就难了。
  为了确保施钓时保持绝对安静,应该提倡独立施钓,钓者之间最好保持50米以上的距离。在独立施钓过程中,应尽量隐蔽身形,减少身体移动次数和幅度,持竿稳定,动作尽可能轻柔,不发出大的声响;选用钓组尽量轻小一些,以免落水时发出较大声响。
  5、要诱钓同类
  注意:是“诱钓同类”,不是“诱钓同步”!
  人们常说的“诱钓同步”,是矶钓的一种精细技法,是指在正确把握钓点自然环境(如水下地形、水深、流速、流向、海水浮性等物理状态)的基础上,通过操竿、打饵,使诱饵与钓饵在物理性状、运动速度和空间分布上保持同步,让目标鱼因安全吞食了数枚诱饵而放心吞下钓饵。这种技法充分体现了矶钓的智慧型特征,但是它也有两点不足:第一,精度要求太高,不利普及,而且若操作不当(通常情况下都会操作不当),容易把鱼喂饱,难以钓获;第二,花销量太大(如用南极全虾作诱饵,加上配料,一天下来需要花销上百元)。
  其实“诱钓同步”要求的是操作精度,我认为不用教,也是学不来的,熟了自然能生巧。当钓者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能够充分理解饵料性能和诱钓关系,对钓竿和打饵勺的熟练程度如同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时,就可能步入“诱钓同步”的境界。不要听信人们吹嘘自己如何能够做到诱钓同步,其实他心里清楚得很,完全的诱钓同步是不现实的。(你只有两只手,不可能一手抛杆一手打饵两者同时进行。为了消除打饵、下钩两者之间的时间差,只能在钓饵下沉速度和诱饵粘稠度——影响散化和下沉速度——两者间寻找平衡。而在不同的钓场,水流速度各异,潮时变化对钓点水流速度的影响是即时的,这种情况下想要打饵时都能保持两种饵同步,难度极大。虽然有些小窍门可以提高同步机率,但那种精细程度和要求,实在是只有操作熟练到一定程度时才可能企及。)其实有些钓者,囵于潜质,不论他钓龄多长,再怎样努力也难以做到“诱钓同步”。而矶钓作为一种休闲运动,应该大多数人都可以享受,没有必要把它搞得那么高深,那么让人难以捉摸。
  我的主张是“诱钓同类”,即诱饵与钓饵使用同一种饵料。根据我的经验,这是一个经济有效而且实用的用饵策略。“诱钓同类”取“诱钓同步”的核心(让目标鱼在熟悉并安全吞食诱饵之后,没有戒心地吞食钓饵),走的是单纯气味的路子。这是一个简便易行的入门法则。随着施钓经验的积累,不必刻意努力,钓者自然会趋向于同时注重诱、钓物理性状是否符合钓情,如果具有潜质,会有更多的机会在操作时达到“诱钓同步”境界。
  用过诱饵的朋友都知道,不论诱饵和钓饵用的是不是同一种饵料,都会产生集鱼、留鱼的作用,不过效果有差异罢了。比如秋天钓黑鲷,以海红(贻贝)、文蛤等捣碎了作诱饵,以巢沙蚕或红虾作钓饵,效果就不错。之所以有效,是腥味刺激了黑鲷食欲,招来了更多黑鲷争食,上钩率自然也就容易提高。但是秋天的黑鲷鱼情与春天差异很大:秋天因风浪作用和水体垂直交换作用,近海水域温度虽高,水底含氧量也保持在较高水平,黑鲷食物消化周期短,食量大,进食强度也大,加之此时黑鲷个体小,又是成群活动,遇到食物必定抢食。而在春天,黑鲷已经成熟,个体大,食性具典型的谨慎性,一般一条或两条鱼单独活动,进食时没有竞食者在侧,动作从容,加之水凉,食物消化周期长,食量和进食强度都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春季钓黑鲷使用的诱饵应当更加讲究,把握的原则就是诱、钓饵使用同一种饵料。今年5月14日那晚我一钩钓上两条黑鲷,诱、钓就都是用的夹板虾(钓饵用虾肉,诱饵用鲜虾碎屑)。
  台湾《大木工坊丛书》之《黑鲷狙击》和《矶钓黑鲷》,主张诱饵和钓饵同质同大。我认为“同质”是对的,“同大”则没有足够的道理。不管从理论上讲还是根据实践经验,诱饵、钓饵的体积差异对垂钓效果都不会有明显影响。因此我认为,使用诱饵还是以剁碎为好,可以散发更浓重的气味,更刺激黑鲷食欲,黑鲷吃得再多也不会饱,而因为熟悉了诱饵气味,遇到同质的钓饵才会大块朵硕。
  根据本人的经验,可以选用当地时产虾中鲜度较高的品种(如夹板、红虾),它们产自当地,新鲜度容易保障,获得代价低,当地黑鲷又熟悉这种饵料,进食时戒心较少,所以是我认为最好的诱饵材料。黑鲷熟悉它的气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因诱、钓饵体积和形态差异造成的不足(当诱饵呈碎屑状时,与钓饵完整的体积和形态形成差异,黑鲷可能产生异样感,但是由于诱、钓饵是同一种材料,味道相同,因此可降低黑鲷戒心,弥补诱钓饵体貌差异带来的负面效应。)如果选用与钓饵不同的饵料作诱饵,可能会诱来黑鲷,但不一定吃你的钩;就是吃了,也未必会干脆利落。
  6、要以地方性时产鲜饵为主
  这个原则,春季和秋季钓黑鲷都适用。它包括用饵三要点:一是地方性;二是当时出产;三是要新鲜。这一切,都是为了与钓场自然环境相吻合,减少黑鲷摄食时的警觉度。
  黑鲷是洄游性鱼类,在其由幼年到成熟的成长期(春至秋季),它们的洄游距离受个体规格和环境饵料存量两个因素影响,到了秋季才会做远距离索饵洄游。因此,在进入成熟期以前,它们是吃一个相对集中的海区饵料长大的,对该海区各种饵料的形态、气味早已熟悉。遇到这些饵料,它们不会产生戒备心理。
  黑鲷生性胆小谨慎,遇到外观和气味不熟悉的饵料,会先做一番观察和试探,经多次衔住、放弃,尝试性地拖拽,确认没有危险后才会呑食。这种情景,相信有过浅场垂钓较小黑鲷经历的朋友都曾经见到过。由此可见,尽量让诱饵、钓饵与现实海区自然饵料环境相一致是多么重要!而只有坚持用本地海区饵料,而且是当时当地海区出产的饵料,才能达到这个效果。只不过,钓者提供的饵料集中度(数量和味道浓度),是黑鲷在自然环境中不易获得的而已,正是这种集中度起着集鱼、促食作用。
  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饵料的新鲜度。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钓绩!
  秋天黑鲷多、个体小、成群活动,食性可塑,即使遇到不太新鲜的饵料(如淹制的巢沙蚕、变质的虾肉等)仍可能争抢;而在春季,黑鲷少,个体大,一般一两只活动,食性稳定、典型,进食从容,遇到不新鲜的饵料,如果不是饿疯了,它是不会产生进食欲望的。所以,春钓黑鲷最好使用活饵,最低限度也要用尚未变质的饵料(海产品鲜度越大越易变质,由活体到变质,会经历三个阶段:活体→刚死不久但未变质→变质。购买饵料时,只要看到有部分活体就可以购买。“刚死不久但未变质”的时间一般很短。例如:在胶东半岛春季5月常温下,红虾约3小时,夹板虾约2小时。因此,要设法解决好保鲜问题,通常使用垂钓冰箱保存即可,但是要随用随取,不可一次取出太多。)当然,最好还是用活体饵料,可以用小型充氧保鲜箱(鱼具店有卖)带水带沙保存,也应该随用随取。活体饵料装钩还要注意不要伤及要害,以免入水后存活时间短,游姿不自然,降低效用。
  目前,国内钓界普遍将泊来的南极虾作为黑鲷钓饵,甚至海钓、淡钓都将它视为“万能钓饵”,有趋于迷信的态势。这种状况令人担忧!本人认为,不宜提倡海钓使用南极虾(参看本人另文《慎用南极虾》)。
  在我的家乡蓬莱,民间有悠久的垂钓黑鲷传统。在清康熙十二年版的《蓬莱县志》中,“蓬莱十大景”之一的“渔梁歌钓”就描绘的是蓬莱阁下礁石上人们垂钓黑鲷,掬水而烹,此歌彼和的情景。那是340年以前的事,那时哪里有象南极虾这样的泊来品?直到现在,蓬莱绝大多数春鲷钓者仍然沿用当地时产饵料,钓绩并不逊于使用南极虾。
  7、要把握适宜出钓的时段
  春钓黑鲷的黄金时段有两个:一个是5月上旬(或至中旬,视当年春季物候情况而定),另一个是晨昏。
  五月上旬区段——4 月中旬到6月中旬,是北方岸矶钓黑鲷的主要时段,但黄金时段却是5 月初开始那一周多的时间。以蓬莱为例。蓬莱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稍长,春天钓黑鲷的时段一般是5月上旬。遇到春季较长的年份,可以延至5月中旬。这里面的原因,我想可能是4 月初的近岸水温刚刚达到黑鲷开口觅食的临界点,觅食强度不大,到了5 月初才达到更适合它们活动的水温,加之一冬少有觅食,繁殖活动也需要保持体能,这个时段才表现得咬钩强度较大。到了5 月中下旬,咬钩趋于稀少,是因为水温持续升高(超过黑鲷最佳进食温度),黑鲷体内已储存了足够营养,而且生殖活动接近尾声,黑鲷完成生殖活动游回深海。
  春5月一年一度,要想春季取得好的黑鲷钓绩,抓住5 月初的黄金时段是一个必要策略。
  早晨与老昏时段——天色完全黑下来约1-2个小时后,黑鲷开始大肆觅食,因此是钓获黑鲷的好时候,既然是跟在黄昏之后,又间隔了一段时间,所以我将它称为“老昏”。
  晨昏宜钓黑鲷是一则铁律。在天色由明转暗的过程中,海中杂食性生物对黑暗的适应需要大约1-2小时,在这个时间段内,它们反应能力下降,行动变得迟钝,而肉食性生物对黑暗适应能力很强,基本不需要适应的时间。这种视觉能力的反差,决定了黄昏及其稍后一个时段海中出现生物搏杀的集中现象,形成一天中两个黄金钓时之一。具体时段:春季一般在20:00~21:30之间;秋季大约在19:30~21:00之间。
  晨昏时段黑鲷摄食强度大与晨昏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不论哪个季节,傍晚的风(受制于阳光)都有息止的倾向,风停浪静,与白天风大浪高形成反差,改善了黑鲷觅食环境;再者,傍晚时分,近岸工作的人们纷纷离去,机器停止轰鸣,少有人迹往来,这对生性胆小、素喜安静的黑鲷来说是摄食环境改善。而早晨的气压通常是全天最高的,浅海水域的含氧量是也一天中最高的,生物因此才活动频繁,处于海中食物链相对高端的黑鲷此时觅食强度增强就在情理之中了。
  当然,春天天气条件好的日子(气压较高且稳定、日间光照充足、少风无雨)也适宜出钓黑鲷。繁殖期黑鲷从较凉的深水中游向水温相对高些的浅层活动,没有风浪和激流,而较高的气压可以保证浅层水域有更多的融解氧,5月充足的阳光促进浅海水生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更多的融解氧,这正是黑鲷繁殖活动所需要的。因此,春季应当把气象条件好的日子也作为一个出钓黑鲷的好时机来加以把握。
  8、日钓深,夜钓
  春季黑鲷体力消耗大,食量也大,只要水温合适,全天都在觅食。而春季岸边自然饵料较少,食物不易获得,因此有更多的机会吞食钓饵,只要你提供的饵料处于它活动的泳层。
  春季黑鲷处于繁殖期,活动规律和习性具有繁殖期特点。为了保持体力,它们通常白天在-8~-10米水域觅食,或在幽静处栖身,夜间游到近岸-2~-3米左右浅处交配、产卵和觅食。这种昼趋深、夜趋浅的活动规律如果把握得好,可以有效增加亲近黑鲷的机会。
  根据我的经验,在4月下旬、5月下旬至6月中旬两个时段,钓棚应相对深些,白天钓点以10~20米远处水深可达-8~-10米的为好,夜间钓点以5~8米远处水深-2~-3米、8~10远处可达水深-8~-10米的为好。5月上旬黑鲷觅食活跃期,选择钓点应相对浅一些,白天钓点以10~20米远处水深-6~-8米为好,夜间钓点以5~8米远处水深-2米为好(8~10米远处水深不限)。
  注意,因每年春季时日分布有差异,各地海区纬度和海域地理、潮汐特征不同,会造成各地海水温度上升的速度不一样。前面所说的,是蓬莱的情况(蓬莱四季分明,四季时日较平均,故有代表性)。朋友们在选择具体海区矶钓时,要做具体分析,不要生搬硬套。
  至于施钓时随时调整钓棚,那是矶钓操作的基本要领,无非是为了让钓饵总是处于目标鱼活动的泳层,正常把握就可以了。

推荐:

铜陵钓鱼网 版权所有. Some Rights Reserved.